进入8月份,中国十七冶集团承建的济南东部发展经济圈铁路基础设施仓库项目二期工程进入竣工收尾阶段,意味着济南市第二个被动式厂房将要建设完成。去年11月,中国十七冶集团承建的济南东部发展经济圈铁路基础设施仓库项目一期工程投产,意味着世界第一个正能工厂、济南市第一个被动式厂房、济南高新区第一个被动式建筑正式落户。
时隔不到一年,中国十七冶集团连续建造两个被动式厂房,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发展贡献一份“正能量”。
济南东部发展经济圈铁路基础设施仓库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12公顷,由主仓库及附属设施组成。中国十七冶集团承建的该项目一期主仓库建筑面积25930平方米,二期主仓库建筑面积21686.64平方米。工程采用具有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高的围护结构材料施工,结合太阳能发电技术,充分体现了超低能耗、绿色环保等优点。
被动式厂房“主动”节能。
传统“主动”厂房以电、煤、气等能源驱动暖气、空调等提供热或冷,且因未经特殊处理,耗能严重。
一期建设的被动式厂房是一种节能的建筑和室内机电系统集成的结果,从设计要求上来说建筑物必须在热负荷、房屋气密性和能源消耗等方面符合特定的标准。这种建筑一方面更多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另一方面大大提高厂房的隔热气密性,减少内外热量交换,大幅降低厂房总能耗。
一期工程厂房屋顶整体设置安装了新型光伏发电板,发电功率为1.6兆瓦,除了可以满足工厂所需生产生活用电,还能达到屋面隔热效果,而多余的电量可与国家电网并网输送,仅一期工程每年就可减少1800余吨二氧化碳排放。
新工艺为施工保驾护航。
济南东部发展经济圈铁路基础设施仓库项目的建设,对建筑材料、结构、技术设备等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基础结构方面,厂房内部安装了新风热回收系统。为保证地下整体基础部分保温层的连续完整性,十七冶项目部决定采用新型的保温施工工艺。首先在基础垫层浇筑混凝土前整体连续铺垫大面积的保温材料,独立基础浇筑完成后再采用优质保温材料对基础外侧面进行全面包覆,大大提升了保温隔热效果。
十七冶项目部借鉴运用了世界领先的体系标准进行施工,在整体结构方面,一、二期工程厂房内部综合使用一些辅助设计,从而达到了厂房的整体保温节能效果。
严把材料关确保高质量。
工程建设初期任务重、工期紧,十七冶项目部坚持严把质量关,所有材料进场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取样试验,达到标准后方可进场使用,从而保证了厂房的整体保温节能效果。
外墙保温均采用100mm厚的A级厚岩棉夹芯板材料,结构檩条填充250mm厚的A级厚岩棉材料,保证了保温层的连续完整性。被动式所有外门均使用了气密性不低于7级、导热系数不低于1.5w/(m2.k)且同时具有水密性和抗风压性能的材料进行安装。
工程的钢结构主体框架及零部件需要提前进行深化设计,再由钢结构厂家在工厂生产完善,钢结构材料通过检验后方能运往现场进行组装焊接施工,生产步骤繁琐且耗时是影响工程进度的一大因素。为保证钢结构材料供应及时,十七冶项目部提前联系厂家进行深化设计完善,安排专人进驻厂家蹲点监督,在督促生产进度的同时对材料进行提前检验,既保证了施工速度,同时又兼顾了建设质量。
“任务不变,目标不变”促大干。
受疫情影响,有效施工时间虽然大为缩短,十七冶项目部团队带着“任务不变,目标不变”的决心,一边加强疫情联防联控,一边主动出击大干快上,通过保障资源、增加人员、计划到天、流水作业、昼夜赶工等举措,以“甩开膀子加油跑”的状态逐步抢回了耽误的进度。
十七冶项目部充分发扬“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企业精神,积极践行“24小时工作法”,坚持防疫施工双线并行,严格按照建设单位要求,加强过程管控,确保安全、质量平稳受控,同时精准施策,统筹安排,抢抓工期节点,确保如期、优质、高效竣工。
建设过程中,十七冶项目部技术团队一次次优化施工方案,合理规划每道工序,积极开展被动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与创新,申报的7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型专利全部应用在了现场施工当中,对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